经历漫长寒冬之后,生物医药产业重燃希望之火,再度成为各地争夺的焦点。
不仅市委书记纷纷出马,到生物医药产业高地——上海、苏州考察项目,连乡镇一级政府都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跃跃欲试。
有口号,更有真金白银。
深圳组建千亿级产业基金群,西安推出千亿重点产业链基金群,浙江设立500亿超级产业基金,广东成立2000亿母基金……这些产业基金中,生物医药都是重点投资领域。
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,更像跑一场马拉松:
找项目并不难,但将其精心挽留并且培养壮大,则是一段无比漫长的征途。
《川见》第2期走进广东医谷,深度探寻“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打造“话题。两位嘉宾围绕行业痛点展开交流,带你走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幕后故事,几乎全都是脱水硬核干货。
扫码上方二维码,观看节目↑↑↑
产业招商战 重塑招商人
前些年,生物医药在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中经常被冷落,尤其是中西部地区。
招商人员挖掘项目时,面对生物医药企业总是显得犹豫不决。他们大多还在研发阶段,没有进入销售环节。上海、苏州可以为他们提供土地和资金,还不要求立即产生税收。但是对于其他地方,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来说,引进一家很长时间都不能产生税收的企业,有些不切实际。而且与传统制造业相比,生物医药企业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实在有限。
情况在2018年有所改变:
港交所修订主板上市规则,允许未有收入、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。
资本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,反应迅速的地方开始投资一些有潜力的生物医药公司,虽然企业短期难以盈利,但是伴随公司成长、上市,反而能从中获得更大的资本红利。
那时候,一个没有任何研发成果的归国博士,凭借行业背景就能轻松融到几千万美金——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与此同时,各地开始掀起"药谷建设狂潮",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拔地而起,意欲与上海张江、苏州BioBay相提并论。
抢项目,也发生在这股狂潮中。
一位招商人员回忆,自己曾经给一个项目提供了相当诱人的优惠条件:供地+设备补贴。但另一家园区也盯上了这个项目,直接承诺“代建厂房”。毫无保留的大手笔,瞬间改变了局面,即将签约的企业最终投入了对方的怀抱。
苏州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则在一天之内接待了三个开发区的招商领导。午饭时,企业在酒店定了三个房间,董事长、董秘和总经理分别在三个房间来回作陪。其实大家也都知道,隔壁坐着的就是竞争对手。
但最终,这个备受追捧的项目并未落地在任何一个开发区,还是留在了苏州。
为了方便挖掘项目,一些省市甚至在上海张江、苏州BioBay设有招商办公室,招商人员伺机而动。
反过来,为了避免“被挖”,这些成熟的园区也会以一种“微妙的方式”提醒明星企业:未经同意,不得接待外来招商人员。
招商引资的竞争日益激烈,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有序的链条。一线城市出国掘金,二三线城市则围猎国内的龙头产业园区。
这种状况,只懂政策的招商人员已经无力应对,必须成为半个专家——
只有精通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状况,了解龙头企业运营情况、市场渠道分布以及项目背后的科学原理,才有机会成功撮合项目。
二三线城市的“逆袭”机会
如今,不少地方政府都把生物医药视为引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。
以前,产业发展侧重于规模,建厂房、买设备、扩大产能,以此降低成本、占领更大的市场。然而,传统制造业的市场已然饱和,规模竞争只是一种底层的价格战,难以筑起坚实的防线。所以,转向人均产值和科技含量双高的高质量发展,是必然趋势。
但是,比上海、苏州入局晚了至少十年的二三线城市,如何脱颖而出呢?
抢先承接生产制造环节,是很多地方的共同选择。虽然仍属于加工制造,但是其亩均税收贡献已经能达到传统产业的数倍以上。
之所以要“抢先承接”,是因为一线城市也不愿意放弃生产制造环节。
比如上海今年年初就重点部署,“要抓紧建一批高标准的符合生物医药需求的厂房和楼宇,一定要让厂房和楼宇等着企业,而不是说企业来谈了以后,楼还没造好。”
就连用地成本极高的上海,也不愿任由生产制造环节项目流失。这意味着:参与这场产业争夺战,必须提供更多附加值。
很多二三线城市或者县级招商部门拜访企业时,对方有时可能连这个地名都没听说过。再者,由于财政收入相对较低,产业基础相对薄弱,其产业配套设施、影响力和吸引力与那些成熟的医药园区相比也尚显逊色。这些都导致了高端人才、项目引进困难。
一位二线城市的招商人员透露,当地有一家药企,迫切需要一笔扶持资金,申请了很久都没拿到。不是当地不重视,而是缺乏服务早期项目的创投环境。企业后来迁到苏州,轻松拿到1000万创投基金,不仅解决了现金流问题,还收获了信用背书。
二三线城市确实不太有优势,但他们有更迫切的转型升级需要,在这场产业争夺战中,它们拼抢的势头反而更强。
比如,申报国家重点项目以获取政策支持。
新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引起产业格局的重组,也会带来新的机遇。而这些机遇对每个地方都是公平的,事在人为。
即使有政策推动,但能否成功引进项目,还得看招商人员的灵活发挥。
作为招商人员,要与企业保持常态化沟通,倾尽全力打破信息孤岛,洞察企业所需,了解上级方向,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。
如果仅仅被动应付工作,缺乏主动服务意识,只能眼睁睁看着好项目流失,招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成为企业的合伙人,这很重要。
话说回来,有些在一线城市掀不起浪花的小项目,到了二三线城市反而有机会成为明星企业,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。这也是当下生物医药招商战中的不争事实。
坐在办公室 想不出好政策
招商引资的“抢”字诀,的确解决了“引凤”的问题。但这些被抢来的企业,之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流。
这让很多招商人员很是头疼。
到底如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生态,把企业引进来,且留下来?
围绕“生物医药产业生态”的话题,本期《川见》从行业交流、人才政策、融资支持等方面出发,分享了较为落地的经验和案例。
有些产业园区仍然挥舞着老一套的优惠政策,把土地资源、财政补贴一股脑喂给嗷嗷待哺的生物医药企业。等到财政紧张时,才发现随口给出的承诺已经很难兑现。
地方能不能给政策,不是取决于政策一开始写得多好看。比如苏州BioBay会根据企业需求,分阶段给出政策:
初创阶段,企业需要启动资金、研发场地。园区会提供部分启动资金、房租减免,还会暂时给几套免费住的人才公寓;进入临床阶段,企业研发投入较大,需要中试基地。园区会出台研发补贴、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政策措施;到了产业化阶段,企业要拿地建厂,固定资产投入大。园区会根据固投总额给出一定比例的补贴,但会设置上限。此外,园区每给企业批一笔钱,必须要看到企业自己也投入了一部分钱进去,以免被“空手套白狼”。
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,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每年都在微调。
最初是补贴销售端。后来发现大多数企业都在研发阶段,没几家能拿到。于是,园区把销售返还改成了研发补贴。
研发补贴最初只和企业研发投入挂钩。后来发现企业只拿补贴,但并没有把生产、销售环节落在园区,而是迁到了别的地方。
所以,研发补贴做了一轮优化:
临床前按照研发投入的百分比来给,但上限设置为500万。对于独角兽企业,则把上限提高到800万。进入临床阶段,再按一期、二期、三期给予不同金额的补贴。
没有亲身参与过生物医药项目的地方,坐在办公室里很难想出这样的政策。
此外,经验成熟的地方政府还会关心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管委会架构,仔细评估传统行业的税收贡献与新兴行业的投入成本之间的比例,以达到效益最大化。
照搬这些经验,能否诞生第二个上海张江、苏州BioBay?
答案可能是否定的。
不仅多年来的资金投入差距无法追平,而且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备的要素,人才和资金也很难直接砸钱补齐。
经过30年的积累,张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,园区对项目的了解已经细致到了临床实验数据,这是很多园区并不具备的条件。
而且,其他园区也不会像苏州BioBay那样,经历过研发、服务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,清楚地知道政府和市场各自应承担的责任。
这种经验的积累,也需要时间。
如果仅仅是羡慕那些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,却没有细细咀嚼他们在构建产业生态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,那么,尝试复制他们的成功只能是徒劳无功。但是如果现在不转型不投入,那么将来就永远没有机会。早做肯定比晚做好,做了肯定比不做好。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说起,今年以来,他经常到全国各地交流行业经验,他发现,努力构建产业生态、用心用情服务企业的园区,已经开始多了起来。以增量思维来做大这个市场,才能摆脱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内卷。
这是所有招商人需要更多考虑的。
来源:招商网络
广东医谷成立于2014年,是专注于生物医疗和医疗器械的投资孵化平台,业务主要涵盖医疗产业孵化器的开发运营、医疗项目股权投资及医疗产业综合配套服务。广东医谷南沙产业孵化器坐落在广州南沙自贸区核心区域,毗邻南沙港,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,配套国家级公共实验室、检测室、国家级第三方医药物流平台,是广州市重点工程及重点扶持单位。 广东医谷拥享“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”,周边商业繁华,配套国际水准医疗服务,让企业坐拥人才高地,致力以专业专注、创新发展、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的医疗产业创新中心,成为企业最优质的助力加速器。 截至目前,广东医谷已成功引进150多家医疗企业,其中包括院士团队2个,团队7个,领军人才团队4个,除此之外,广东医谷还引进了来自美国、日本、以色列及台湾的项目,涵盖生物医药、基因编辑、免疫治疗、干细胞、高端医疗器械、物流配送、医疗产业基金、认证注册及综合配套服务等领域的企业。 一、载体配套 园区针对医疗产业进行优化设计,层高:首层7米,二层以上为5米;荷载:首层1000kg/m2,二层~六层800kg/m2,高层500kg/m2;供电:双电源、双回路不间断供电,以满足医疗企业环保、层高及承重等方面的特殊需求。同时聚合孵化、办公、研发、生产、仓储、人才、服务七大模块,配备酒店公寓、员工餐厅、咖啡厅、穿梭巴士、地下停车库等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,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服务。 二、产业结构 广东医谷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综合配套体系,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、直接投资或与第三方服务企业合作,为企业提供技术、资金、检测、认证注册、GMP厂房、公共实验室、仓储物流、销售渠道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、供应链金融、会展商贸及媒体宣传等方面的综合运营服务,形成医疗大健康产业综合生态系统,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、提升服务效率、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。 专业专注,持续创新,做医疗产业“赋能者”,广东医谷倾力打造国际医疗产业创新中心交流平台。国际医疗产业创新中心(IMIIC)是旨在推动海外优质医疗项目落地中国,协助中国医疗企业走向世界,推动医疗信息与资源双向流动,为国内外项目提供国际化对接平台。 通过海外优质产业项目发掘、中外资本对接合作、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、尖端人才引进落地、国际产研平台搭建等多种形式,服务海内外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企业,打造医疗大健康领域与国际交流合作的“绿色通道”。 三、优惠政策 1、南沙产业扶持政策 享受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“双区”迭加发展政策; 国家第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; 享受南沙区“1+1+10"产业政策体系扶持; 享受广州市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“十条政策”支持等多方面奖励。 2、总部型企业 最高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; 经济贡献95%的奖励,奖励5年; 总部企业租用办公用房,每年300万元补助,连续3年 3、科技创新企业 获批新型研发机构政府奖励最高1亿元; 经济贡献95%的奖励,奖励5年 4、高端人才政策 高端领军人才1000万安家补贴 住房补贴:本科生2万,硕士研究生4万,博士研究生6万。
园区动态 优惠政策谷川联行与天津西青中北镇再续约,合作展新篇
2023-06-30齐河经济开发区与谷川联行达成委托招商合作
2023-06-30谷川联行将精准招商赋能静海“智造”
2023-06-16谷川联行助力龙头企业扩产,刷新“昭化速度”
2023-06-16谷川联行助力世界500强项目落户投产
2023-06-09千亿乐平势如虹!谷川联行修炼招商“镇功夫”
2023-06-09“百强县”自贡市富顺县与谷川联行达成合作
2023-06-092亿!谷川联行助力芯片项目落户霍州经开区
2023-06-09谷川联行推动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生产
2023-06-05谷川联行助推河西打通经济发展“南北动脉”
2023-06-01